今年春节过后受好友之邀到景德镇市旅游,好友带我到浮梁县看旧衙里的对联。好友是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古文底子深厚,对对联颇有研究,经过他的讲解,我们细品细看旧衙的对联,却大开眼界(现摘录其中以飨联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过去浮梁名声很大,建县于唐朝,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古时,地位重要,经济发达,虽然是县,级别却是五品。早先浮梁是县,景德是镇,镇属县管,后来景德镇因瓷器出了名,加上后来浮梁撤了县的设置,便湮没无声了。直到前几年,才从景德镇市的一个区还原为一个县。封建王朝的县级政权早在90多年前就不复存在了,但浮梁旧衙却保存完好,没有破败的感觉。这座旧衙建于清朝,建筑面积约有一万多平方米,而头门、仪门、正堂、二堂、内院一进一出,完完整整,砖瓦门窗,坚固如初,气派非凡。
一进旧衙头门首先映入眼帘一副对联:
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好友说,这副对联写得不简单,宗旨非常明确,作为一个县令,上受皇命,下治万民,顶天立地,责任重大,应当心系百姓踏踏实实地干它十年。用现在的话说,作为一个县官上对国家负责,下为百姓谋利。
仪门上对联写的是: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如何。
好友说,这副对联原出自无锡县衙,当时有一个新任县令,名叫武承谟,他到无锡上任时,听说那里跑官要官风气很盛,就在受印的前一天,在县衙仪门贴了这副对联,堵住跑官要官者的歪门邪道。此联简练,文字通俗易懂,说的是:做官好比工匠,斧头、凿子等工具要因材使用,用人要根据需要选用合适人才,求官买官的南郭先生莫开尊口。为政好比医生,用药轻重,政策宽严,都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在正堂内写得很实在,很恳切一副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说的是治理冤狱,要像阎罗王那样铁面无私,行贿说情在这里行不通,而赈济有灾难的老百姓,要有菩萨心肠,毫不吝啬。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而公,先慎尔独;
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好友说这副对联是清朝吕用沦在奉化做知县时写的。意思是说:要想百姓所想,关心群众利益,这样才不负众望,取信于民。要使人们敬重你的公正,必须先做到慎独,在没有人监督时,也要自律,国家的事要象自己的家事一样尽力去做,办事不仅要平稳,而且要考虑它是否行得通。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此联道出:为官者要宠辱不惊,做了官要珍惜机遇,牢记责任,为民办事;如果因为讲真话丢了官,也没有什么丢人的,自己是来自人民,又靠人民养你,千万不能做出对不起人民的事。
浮梁县令,到底是清官还是贪官,现在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在旧衙里看到的对联,从中领悟了封建社会少数清官廉吏为官的立身之本和工作作风及用人之道、治县之法,这对当今的领导干部,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06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