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门处对联一
黄河东去 卫水南来 两派分流 昏垫千秋存禹迹
嵩岳西横 太行北矗 三峰遥歭 登临四顾豁吟眸
古时候黄河自浚县大伾山东侧山脚下北去,然后折转流向东北。卫河自淇门流入浚地,汇合淇水偏东北而来,从浮丘山西侧山脚下流过时,已是南北方向。浚县城襟山带河,位居伾、浮两山之间,西依卫水,东依黄河,十里城池半入山,自然风光无限。《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至于大邳”。传说当年大禹把自己乘坐的船只拴在大伾山东南麓,曾与一条大蛟在洪水中大战,终将大蛟锁在大伾山东崖之上,锁蛟石、栓船橛仍在,这就是“禹迹”。虽然千古岁月已经被淹没于滚滚的历史风尘之中,但禹迹并没有被淹没,大禹黎阳治水的丰功伟绩一直被民间传颂着。
巍巍中岳嵩山位于大伾山的西南,茫茫太行群山就在大伾山的西北,嵩岳、太行、大伾三座山峰遥相对峙。如今有人造卫星环球,卫星高空完全可以拍摄下来这一镜头,但在过去,这一景色只有鲲鹏背负青天才可以鸟瞰到。“豁吟眸”是在说视野广阔,目睹成吟,古人登上浚县大伾山,高瞻四顾远望,看到了嵩岳、太行、大伾三座山峰遥相对峙的雄伟气势和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一定是心胸大快,顿生赋诗吟诵之豪情。
2、山门处对联二
邯郸道上 黄河楼头 一剑西风留幻迹
卫水桥边 浮丘林表 三山海路在尘寰
唐开元七年(719),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进长安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回程途经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吕洞宾便拿出一个枕头让卢生枕上。卢生倚枕入梦,梦乡娶了娇妻,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梦中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直到八十寿辰,生病身亡。就在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店家的黄粱饭还没熟。这就是黄粱一梦,千百年来有过多少读书人,他们总在执着无悔地寻梦于邯郸道上。
黄鹤楼位于武汉,面对鹦鹉洲,与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长江。登上黄鹤楼头,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尽收眼底。唐代诗人崔颢有一首诗已成为千古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剑西风”说是八仙之一、全真道祖师吕洞宾曾在浚县大伾山上悟道的事情。吕洞宾,名岩,号纯阳,64岁时才算进士及第,后浪迹江湖,入山学道。浚县大伾山上的吕祖祠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祠院坐东向西,依托山崖建筑,形势险峻,布局周密适当。其建筑有山门三间,内塑两尊镇山门神;南北两廊各四间,塑有六丁、六甲十二个神像与四值符;拜殿五间,殿门面向西北,因西北为八卦乾位,故拜殿名叫乾元殿,殿内供有吕祖像。这些就是“一剑西风”在大伾山上留下的“幻迹”。
“卫水桥边”说的是浚县八景之一的“卫水燕语”,这可是当年浚县城外卫河上的一道风景线。当年卫河河水清清,入夏时节,云溪桥下凉爽舒适,很是适宜燕子筑巢,燕子群居桥下。卫河是自新乡到天津的水上运输线,河上白帆成行,船只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不时还有轮船拖着船队劈波斩浪。桥下成群的燕子被过往的船只惊起,于是就有了卫水桥边燕子歌语的自然景观。
“林表”就是林梢、林外。谢朓《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句:“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周邦彦《浣溪沙》词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浮丘林表”可能说的是浚县八景之一的“岁寒双秀”。传说“南斗”、“北斗”两位仙人常爱在浮丘山上对弈,二位仙翁化作浮丘山上的两颗柏树,人们常能看到他们相互拱手作揖。其实这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浮丘山上冬季汽雾形成的虚像。如今生态变化,冬季空气变得干燥,浮丘山上所剩无几的几株古柏,再也形不成那样的虚像了。
“三山海路”说的是海中的三仙岛之路,这里应该指的是通往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之路,而不应该是通往“邯郸道上”之路。全句是说,三仙岛之路其实就在浚县的凡间,浚县犹如天上人间。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10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