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小儿对对趣话

 2024-01-07  阅读 0

小儿对对趣话小儿对对趣话

  对联、楹联,又叫对子,是传统文化永不凋谢的花朵。对对子就是一个人做上联,一人做下联。因为对偶词句讲究对仗,从对对联中能看出一个人读书多少,对字音平仄、字义虚实掌握程度。所以古人幼小时就学习对联。明朝李东阳、杨慎等人,早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与别人对对子,官场上有称他们神童的。其实天资倒是一个条件,再加上家庭和师塾的良好教育。本人又用功学习,必能对好对子。

明代茶陵诗派开创者李东阳,六岁就能对出工整的对子,皇帝听说就想试个究竟。他的父亲送他进宫时,由于个儿矮小,跨门槛时显得很滑稽,皇帝见他那般费劲的样子,笑嘻嘻地说了四个字的上联,&“神童是短&”。小东阳喘着气,脱口答对&“天子门高&”。皇帝觉得小小的孩子实在可爱,就把他抱过来,坐在自己的膝盖上,皇帝见李东阳的父亲于一旁站着,出了六个字的上联&“子坐父立,礼乎?&”东阳立刻对出下联&“嫂溺叔援,权也。&”皇帝问他联意。他说,嫂子掉到井里,小叔伸手拉她,岂不是权宜之计么。皇帝满意地点点头。

明代还有一位词曲写得很好的蜀中才子也是幼小善对的。一次他和村童在河里游泳,由远而近的锣鼓声,惊得其他孩子赶忙上岸穿衣,原来是县官老爷路过,唯杨慎若无其事泡在水中。县官见此情形,就叫随从把杨慎放在河边的衣裤拾起来挂在树上。尔后,县官对杨慎说,&“听说你就是会对对子的神童,今天我出个对子若能对得上,就把衣服还你。&”杨慎蹲在水里点点头,县官出上联说&“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便说&“万里长江做禄盆。&”县

官折服,叫人把衣服还给了他。

近代梁启超也是对对子高手。

一次跟随父亲去一宦官家做客。走

近村子,见杏花争艳香气怡人。幼

小的梁启超顺手折下一枝放在袖

笼里。他的父亲见此情形,边走边想,出一个对联要儿子来对。上联曰&“袖里笼花,小儿暗藏春色&”。上联刚说完,父子已到主人门前。梁启超抬头看见主人堂上有一面闪闪发亮的镜子,便随口答下联道&“堂上悬镜,大员明察秋毫&”。当他父亲说给主人听时,主人赞不绝口。

我国古代视对联为学识的基础,也是旧时取士和官场上常用的一种文字,故多在启蒙教育时就要学习它。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46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