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人民日报》最近发文:&“懂得换位思考,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这一命题提出,立即引起社会反响。本期以此为题,收到来稿117副。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换位思考&”,有的直白,有的隐晦。来稿大多偏重于说理,部分作品用词遣句处于工与不工之间,表现主题处于准与不准之间,还有散句句式平仄难以用律句断定,本人学识有限,评选几经斟酌,深感难以定夺。故此,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指正!
扈金海 山东临清
人间百态,世上千宗,换位思维怀理想;
甘苦同存,酸甜并在,交心感受见精神。
简评:人生不断追求社会公平,也时刻感受社会差异。因而&“人间百态,世上千宗,&”总是&“甘苦同存,酸甜并在,&”这就需要我们、尤其是成功者的&“换位思考&”。做到这一点是需要 &“理想&”,&“精神&”的。就是要有与人为善的仁者之心。刻薄自私的人是不会换位思考的。
徐继明 河南南阳
八方鉴善,换位思亲,异位思邻,真知每走长安路;
四海甄仁,宏观在宇,微观在握,正见常开幸福门。
简评:上比从日常为人处世写起,了解社会去&“鉴善&”,变换位置处理亲人和邻居关系,以获取&“真知&”,才能保障一生平安;下比从大处说起,通过换位思考做到&“四海甄仁&”,&“宏观在宇,微观在握,&”始终保持&“正见&”,才能够收放自如,常开幸福之门。
王西川 河南三门峡
人间百态各连因,未有曾经,何能共语;
心底一情唯换位,如承实感,必会同行。
简评:联语较好诠释了&“换位思考&”的真谛。起句&“人间百态各连因&”直指各种位置的行为原因。随后承接&“未有曾经,何能共语&”,写出&“换位思考&”的必要;下比继写换位,&“如承实感,必会同行&”。
张秋红 河北定兴
品百味人生,甘苦不同,或因起点有穷富;换一番处境,炎凉秒变,莫自当前论短长。
简评:联语针对社会阶层的贫富差异有感而发。人生起点不同,应当换位思考。隐隐表现出一种不甘现状积极向上的心态。
孙汝瑛 吉林扶余
提升自我,促社会和谐,文明织就;
理解他人,让生活美好,大爱生成。
简评:简练寻常的联语写出了换位思考的良好效果。首先提升了自我,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织就了文明锦象;同时理解了他人,让大爱生成,使生活更加美好。
刘煜 河南郑州
胸怀厚德,自当推己及人,谅人难,知人意;
腹有温情,更要先人后己,彰己礼,乐己心。
简评:联语专讲修养。上比胸怀厚德,自当如此;下比腹有温情,更要这般。规则重字运用得当,强化了 &“换位思考&”的主题。
井春生 黑龙江哈尔滨
我心常比他心,了解消除误解;
他想并非我想,失衡难得平衡。
简评:&“换位思考&”是要互相的,联语提出了&“换位思考&”衍生的另一个课题。矛盾双方如换位思考了,&“了解消除误解&”;可是对方却并不换位,&“失衡难得平衡&”。看来教化人心,任重道远。
黎玉聪 海南乐东
人生百态,何由己欲强人,换位包容才是德;
世事千端,不可心惟怨世,称情理解且怀仁。
简评:上比化用圣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出人生百态之强势方换位包容的重要性。下比继续延伸,强调&“称情理解&”&“不可心惟怨世&”,最终归结于&“怀仁&”。或包容、或理解都要有仁爱之心。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57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