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吕蒙三日而刮鲁肃之目初学须知
下联:项橐八岁而为孔子之师后生可畏
(《野叟曝言》)
吕蒙(178-219) : 三国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曾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曾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死,他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Lu Su] 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just begin to learn sth.] 刚刚接触某一学科或学习
初学乍练
这本书对初学的人很合适
[should know;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必须知道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 曰:‘夫 项槖 生七歳而为 孔子 师,今臣生十二歳於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槖”代称早慧的儿童。 唐 路德延 《小儿师》诗:“ 项橐 称师日, 甘罗 作相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梁鸣泉 公五岁在父抱中,輙请得即日就师学。父紿之云:‘今破日不佳耳。’公曰:‘以破吾愚,岂不佳!’父大惊异,每语人:‘吾斯知 项橐 黄童,非俊物也。’”
[Confucius]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lun5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ll surpass the older] 后生:青年人。青年人可以积学成德,值得敬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12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