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至诚乃大道轩舟非炉非鼎何炊何离毕竟他日功成还证三清面目
下联:淡泊为群豪素志自卷自舒不挠不屈养就平生气节才算万古文章
(青城山:天师洞斋堂)
[complete sincerity] 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楚元王传》
(1) [brood road]∶宽阔的道路
(2) [correct reason]∶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月亮附于毕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毕,二十八宿之一。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於毕,俾滂沱矣。” 毛 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文选·张协<七命>》:“南箕之风,不能畅其化。离毕之云,无以丰其泽。” 李善 注引《春秋纬》:“月失其行,离於箕者风,离於毕者雨。”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瞻离毕而分阴阳之候,由冬螽而觉闰餘之错。”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不散几知离毕雨,欲飞须待落花风。”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former days;former times;bygone days]∶以往;昔日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
(3). 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 王琦 注:“《玉海》: 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 。” 唐 人亦借指朝廷。《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
(4).酒名。即清酒。 晋 潘岳 《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参见“ 三酒 ”。
(5).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陈道亨 , 新建 人, 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 , 衷贞吉 亦官 南京 ,为官皆清廉,人号“ 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1) [appearance;face;features]∶相貌
面目可憎
(2) [look]∶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colors]∶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self-respect]∶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实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蝉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 [poor]∶家道清贫
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梼杌闲评&—明珠缘》
[long-cherished will] 向来怀有的志愿
宿心素志
同“ 不屈不挠 ”。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不挠不屈,为真理斗到尽头!”
培植成功。 宋 陆游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词:“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1) [all one&’s life]∶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always]∶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integrity]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20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