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节制乡邦,桑梓至今称百姓;
下联:赞襄纶阁,簪缨继起有三元。
(清-余应松《陈宏谋祠联》;余小霞撰桂林陈文恭公祠堂联)
(1) [check;control;be moderate in]∶限制;控制
发现难以节制她的胃口
(2) [administer]∶指挥管辖
节制三军
皆属荣所节制。&—&—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家乡。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今復还父母之乡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归老,决在此行。”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当时大都怀着深广的忧愤写版图的变色,乡邦的灾难。”
(2).指同乡的人。《后汉书·度尚传》:“ 徐 字 伯徐 , 丹阳 人,乡邦称其胆智。”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乡邦之间,骨肉之际,横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1) [common people]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辅助,协助。语本《书·皋陶谟》:“ 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皇太子册礼毕德音表》:“严赞襄之礼,赐与有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相从之事,出於本人情愿,非小弟所可赞襄。”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自序》:“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中书省的代称。为代皇帝撰拟制诰之处。《晋书·王湛王承等传论》:“或寄重文昌,允釐於袞职;或任华纶阁,密勿於王言。”《初学记》卷十一:“又中书职掌纶誥,前代词人,因谓纶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姚鼐 《怀程鱼门舍人》诗:“ 淮南 倒屣尽嘉宾,纶阁今称老舍人。”
[hat and ornaments]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继续兴起。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独名重之士,每致继起无人。”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自歷史变故,诸子继起,意内言外,分析始多。”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八节:“ 四川 大邑 反教会斗争爆发后, 川 南大震。 崇庆 、 灌县 、 郫县 等地先后继起, 綦江 且有义和团的活动。”
[the first place at examinations]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