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陵邑久蒿莱,缅江左衣冠,尚有文章传久远;
下联: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莫教人物负溪山。
(清-汤寿潜《山阴王羲之祠堂联》;汤寿潜题绍兴兰亭旁祠)
(1). 汉 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选·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李善 注:“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 元帝 始不迁人陪陵。自 元 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选·颜延之<拜陵庙>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景帝 作 寿陵 ,起邑。” 明 唐顺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其友人 武进 唐某 送而谓之曰:‘ 柯君 知斯职之不易乎!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附循而芟薙之。’”
(2).山丘和城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四瀆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
(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2).草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唐 岑参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1) [clothes and hat]∶衣服和礼帽
(2) [dress]∶服饰
衣冠不整
(3) [gentle]∶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far back;ages ago;remote] 长久,长远
[visit fam ous muntains,place of interest,etc.]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igh with emotion;give vent to one's feeling about]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 [central plains (compris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plain]∶平原;原野
[army horse]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戎马生涯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1) [character;figure]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mao9泽9东《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voice]∶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talent]∶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68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