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探源头天上而来仗神力疏通澜安九曲
下联:展祀则人心致敬知典章隆重秩视三公
(兰州:崧蕃题河神庙,又名黄河大渎庙)
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宋 张九成 《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鳞次,万无漏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泝流,自《风》《骚》以及 汉 、 魏 、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以来。《墨子·兼爱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 宋 范仲淹 《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superhuman strength;extraordinary power] 神奇非凡的力量
天生神力
(1) [dredge]∶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疏通田间的排水沟
(2) [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1) [the will of the people]∶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conscience]∶良心
(1) [salute]∶向人敬礼
举剑致敬
(2)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种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则用相互拥抱的方式
[decrees and regulations;institution] 典制,法令制度
典章条例
(1) [grand;ceremonious;solemn]∶盛da1~1庄重,以盛大、庄严和特别注意形式为特征的
隆重的国宴
隆重的礼仪
(2) [deep]∶深厚
且说元春自选了 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红楼梦》
(3) [pay attention to]∶重视
原来天子&…更隆重功臣之裔。&—&—《红楼梦》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69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