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反正都是玻璃对

 2023-11-04  阅读 0

也许,自从有了玻璃,中国人就想着在玻璃上“写”字。中国字有对称之质,中国人有对子之癖。于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玻璃对,就产生了。

汉字崛奇然对称,多思变化脉相承。

六文宗本因三古,百里玄风益十朋。

共合春光安典美,由来燕雨乐丰登。

新桃争插千家巷,烘焰朝阳逐日升。

汉字从造字始,汉字对称之美,逐渐在字体规范中美化着。小篆、隶书,包括现在通行的楷书,尤其是印刷体,汉字无不体现着她的修饰美。人跟人为从,上下即是卡,哭有哭相,笑有笑样。一字一世界,反之,怎么能不让人哭笑不得呢。汉字的美,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书写的书家,做对的联家了。写好汉字本是书家份内之事。而联家为什么关注汉字之美呢?主要来自于小篆,她的对称性。如,天地玄黄,四大五常,除“地”一个字外,其余小篆皆左右对称。明清楹联盛开,有好事者发现了小篆这一特点。于是,专门找对称的篆字做对联,写在玻璃上,从背面看,同正面看一个样,形成了楹联特有的玻璃对。做玻璃对,一时成为楹联界的风尚。

我自小学写字是从年年给大人牵写春联开始的。而做对联是给同学新婚时的戏谑联。后来,就有我手书我联之想。在一本对联书法中发现了“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才对玻璃对产生了兴趣。玻璃对同我写小篆时,同现我的书几——拿现在的话说,小篆与对联同框吧,才有了做玻璃对之行。如:

直觉光容当自合;

元来世曲幸兰交。

或送人或自勉。用字组词,彰显其语言之美;借助小篆修长的体态,更具左右相称的装饰美。本来庙堂气的篆籀,美化了寻常百姓家的文雅生活。偶有所感,偶尔为之。

有过文字基础知识的,不难发现汉字在小篆时期,她的对称美达到了极致。上下对称的昌出王十,左右对称的贝普业伞,上下左右皆对称的田回米嚣等等。基本的原理是,它们必须左右对称。写在玻璃上从背面看,或是照镜子反着看,都是原字,不失对联的原义。不过在其简化过程中,许多过于烦琐的对称字,渐渐被其它字代替了,留在康熙字典里,由古文字学家专门去钻故纸堆,我们姑且不论。仅说,常用的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对称字,足够我们楹联界受用了。

莫不高才非宰世;

无言大本固齐天。

这副联,仅从当代印刷体眼光看,几乎没有几个完全对称的。学过书法的,若从篆书的眼光看,这是一副完全的玻璃对。小篆离开日常似乎久远了,人们对做玻璃对已经没了明清时期的浓厚兴趣。于今的楹联界也因为汉字几经简化,小篆难识,寻找起来麻烦等原因,导致很少有人涉及。玻璃对,不能不说是楹联界的一个短板。

然而,做玻璃对,并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难。只不过,汉字在隶变中,又将她的对称性削弱了。上面的两副玻璃对,直觉告诉你,她的对称性。写小篆时,比如上述两玻璃对,第一联的“觉兰”要用“覺蘭”、第二联“门无齐“要用“門無齊”更替外,其余全是今天常用的汉字,简便易学(没学过篆书的,可以通过查篆书字典的办法)。所以说,玻璃对一是用常用字,便于流行;二是免了生涩词语,更有助于通用。现在玻璃橱窗玻璃门,帖上这样的玻璃对,门里门外一同感觉着,古老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和谐之美;第三个,对于快要被人们遗忘了的楹联文化玻璃对,做做力所能及的抢救工作,也是一件自娱自乐之事。于是,我专门写了一篇试论玻璃对在篆书中的作用与传承,发表在相关对联杂志上,抛砖旨在引玉吧。

左右结构的对称与匀称是小篆的特点。笔画的左出右突,向两边伸展的一致性,无不体现在玻璃正反两面的对称之美上。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和平仄相对,对联的四个“相”字的“相”,就有相片的意思。玻璃对如相片,底版与洗出来的相片,孪生兄弟姊妹,也不过如此。汉字的对称美,在楹联界自美着——一双两美,何乐而不为呢。

日常中,对称字多得很,如一二三工吕亚冒甲呈林具且全未末叟果苦草查单土士等等。一字,正面是一,反面还是一;甲呢,左看右看还是甲。正反过来,字音字义当然还是原来的。若不嫌麻烦,我们在做玻璃对时,只要你用心,没有什么困难的。每当有所感觉时,提前列出对称的字,再找相应的词组。不过,简化了的对称汉字,如只双,繁体字为隻雙,上下左右均不对称。可是,如时世等字,古体为旹卋,即为左右对称的字,在做玻璃对时,古今容易混淆,使用时应加以区分。小篆本身没有简化体,也有人以今体字做玻璃对,也是可以的。麻烦的是,用简体小篆写出来张帖,就四不象了。

反正都是玻璃对。写到最后,有心的人一定能读懂,开篇的诗中的颔联:

六文宗本因三古;

百里玄风益十朋,

以及颈联:

共合春光安典美;

由来燕雨乐丰登。

它们全是小篆书的玻璃对。玻璃对能够入多字数的诗句,何况三五七八十几言的楹联呢。但受对称字因常用不多的限制,对于对联老手做长联可是真的不那么好对付的哟。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